1949年,后来成为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在苏联伊万诺沃动力学院念书。那时,他和老师、同学们一起拍了张合影。照片里的李鹏才21岁,身着西装,系着领带,气质出众,帅气十足。推测一下,这可能是张毕业照。
1942 年 2 月,周恩来亲自安排,李鹏从重庆前往延安,在这片革命圣地学习生活。在延安,周恩来和邓颖超对李鹏关怀备至,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。李鹏在回忆录里,也提到了这段经历。
周总理、邓妈妈和我,是老同志跟烈士后代的关系。周总理和邓妈妈关怀的烈士子女,不只有我,其他战友的孩子,他们也一样关心爱护。我们都叫他俩周伯伯、邓妈妈。
此外,李鹏在延安的时候,还受过毛主席的教导。李鹏刚到延安没多久,有一回,他去中央机关食堂吃饭,没想到碰见了毛主席。毛主席对李鹏父亲李硕勋挺熟悉,见到烈士的孩子,心里很是欣慰。
毛主席听说李鹏最近在看《三国演义》,一下子来了兴致,就问他在书里最佩服谁。李鹏回答是曹操,随后说起曹操在官渡大战后的一些举动。他觉得曹操当着部下的面,把他们写给袁绍的信都烧了,这做法特别对。
毛主席听了后,特别赞赏,就跟一起吃饭的陈云讲:“这孩子不简单,得好好培养,以后肯定能成大器。”事实证明,毛主席眼光准。后来,李鹏确实成了国家的栋梁。那时,李鹏压根没想到,自己能成为新中国头一批留学生。
据李鹏生平资料,1945 年秋天,李鹏从延安出发,到张家口工业专门学校学习。1946 年毕业后,他就开始工作了。1948 年 8 月,解放战争胜利在望,党中央批准东北局选派 21 名青年去苏联学习经济和工业领域的科学技术,目的是让他们学成回国,建设新中国。
那会儿东北局对人选的要求特别高,得是军级以上烈士或干部的子弟,这就是大家说的“4821”。罗亦农的儿子罗西北,就是符合要求的人选之一。后来到了晚年,罗西北回忆起这件事时说道:
东北局领导让我们去学习经济和工业,学成回来搞建设。还定了个规矩,没完成学业就不许谈恋爱。我们在苏联学习生活的情况,都直接向东北局汇报,有啥事儿也都和东北局联系。
21个人里,只有李鹏在企业上班,那会儿他担任哈尔滨油脂公司协理,同时还是党支部书记。李鹏能当选,是李富春、蔡畅夫妇推荐的。李鹏父亲李硕勋和李富春是出生入死的革命战友。
还有个事儿,李鹏母亲赵君陶和蔡畅是革命战友。李鹏小时候,蔡畅还抱过他呢。后来蔡畅跟李鹏说:“当时你胖乎乎的,两条小腿圆滚滚,特别活泼顽皮,大家都喜欢你。”李鹏到延安学习生活后,李富春和蔡畅对他挺照顾。
当时东北局打算派21个年轻人去苏联学习,李富春和蔡畅马上就想到了李鹏,李鹏的条件也确实符合要求。1948年9月初,李鹏跟另外20人在哈尔滨上了开往莫斯科的火车,这一去,便是7年。
那时候,苏联政府和国民党政府关系亲近,所以这21个人去苏联的身份是保密的。后来,苏联政府把他们安排到苏联伊万诺沃动力学院,补习数理化和俄文,本文的那张照片就是这么来的。李鹏学习压力不小,刚开始,他压根听不懂苏联老师用俄语讲的课。当时没有俄汉字典,他只能靠一本《日俄字典》,连蒙带猜地学习。
大家不仅学习压力大,生活也十分艰苦。我在一份资料中看到,苏联政府给李鹏他们每月400卢布生活费。要知道,当时每公斤黄油就得60卢布。而且苏联刚经历战争,正处于恢复阶段,物资短缺,物价高得离谱。李鹏他们常常得自己动手做饭,到了冬天,连件棉袄都不一定能有。
1949年夏天,经过中共多番努力,李鹏等21人到了莫斯科。当时新中国即将成立,苏联政府明白中国局势已定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“4821”的21名成员,都能按自己想法挑选学校。
李鹏那时已是党员,依照东北局的要求,他选择去莫斯科动力学院水力发电系学习。这个学习机会难得,李鹏格外珍惜。自那以后,他就和中国电力事业紧密相连。至于为啥选水电专业,李鹏在回忆录里给出了三点解释。
首先,李鹏在张家口学习那会儿,听闻三峡日后要建水电站,就觉得自己得为此出份力。其次,苏联人以第聂伯水电站为荣,咱中国也该有这么一座水电站。再者,列宁说过,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上全国电气化,这就表明了电力对经济建设意义重大。
李鹏学习特别努力,最后成绩优异顺利毕业。1955年3月,李鹏回国,跟组织提出想去基层锻炼自己。组织依照他的请求,把他安排到吉林丰满发电厂,让他担任见习厂长。结果才过9个月,李鹏就被任命为丰满发电厂副厂长,还兼任副总工程师。
正规实盘配资网站,摩根策略,股票配资查询论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